这是一场跨越两大洲的人道主义医疗援助
这是一场中国医生援助非洲人民的大爱接力
这更是中非友谊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生动诠释
早在2001年,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医生仵民宪开启了长达11年的援非历程,成为目前援非国家最多,援非时间最长、撰写援非专著最多的援非医生,先后荣膺全国援外医疗先进个人、白求恩式好医生、中国好医生、中国好人等荣誉。
2018年,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作为第12批中国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队长单位,9名医生不负使命,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医疗援非任务,医院被授予河南省援非先进集体。
2025年,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作为第18批中国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队长单位,选派的8名精锐医生即将接力踏上援非征程,执行为期一年的医疗援非任务。
援非特别报道
7月18日13时启程的中国第18批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我们一路向西,逐日而行。历经超过50小时的艰难辗转,于当地时间7月20日11时,终于抵达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机场,开启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任务。中国驻厄立特里亚大使馆戴德茂公参、厄立特里亚卫生部医政司司长高伊特姆及17队全体队员亲赴机场迎接。
征途漫漫,考验接踵而至
本次医疗队赴任之旅充满意想不到的挑战。医疗队于7月18日下午自郑州飞往北京,19日清晨7时经过9个小时的飞行终于抵达迪拜,又经过在迪拜机场8个小时的停留后,当夜再次起飞前往厄立特里亚。然而,航程再添变数,飞机因故备降沙特阿拉伯吉达国际机场。到达吉达机场时已是当地时间20日0时左右。在吉达机场长达近9个小时的漫长等待,成为队员们难忘的考验。机场候机厅内没有休息区,我们只能或坐或站,并且机场候机厅内空调温度极低,寒意袭人。队员们身着单薄的夏装,疲惫不堪,却难以获得热饮暖身,饮水亦需自行购买冰冷的瓶装水。漫长的等待中,队员们只能依靠随身携带的少量干粮如压缩饼干等充饥,面临着缺吃短喝的困境,队员们排除万难,煎熬了一个疲困交加的夜晚。在当地时间早上9点从吉达再次飞往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并于当地时间上午11点安全抵达。从北京出发至此,整个行程耗时已超过50小时,队员们体力与精力均经受着严峻考验。
祖国关怀暖人心,使命交接启新程
当医疗队最终抵达阿斯马拉机场时,中国驻厄特大使馆戴德茂公参,第17批医疗队队长韩东明亲自率队热情迎接。戴公参对医疗队员们不辞辛苦、排除万难抵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慰问。他高度赞扬了队员们不畏艰辛、勇担使命的精神,并代表祖国和人民对医疗队即将开展的工作寄予厚望。
7月24日,我们第18批援厄特中国医疗队正式进驻基地,医疗队旋即参加了简朴而庄重的交接仪式。尽管脸上带着过去一年辛勤工作留下的风霜印记,老队员们眼中充满了完成使命的自豪与对后来者的殷切嘱托。在两国相关官员的见证下,象征着中国援外医疗精神与责任的队旗,由第17批医疗队队长郑重交接到第18批医疗队队长手中。这一刻,不仅是一次人员的轮换,更是跨越万里、绵延不绝的仁心仁术与中厄友谊的接力。
薪火相传,仁爱远航
第18批援厄特医疗队队长梁琰在与中国驻厄立特里亚大使馆戴德茂参赞座谈会上及拜访厄立特里亚卫生部部长阿米娜时表示,尽管抵达之路异常曲折艰辛,但这更坚定了队员们履行救死扶伤天职、服务厄特人民的决心。全队将继承和发扬中国援外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以基地为家,尽快克服时差与困难,熟悉环境,接续奋斗,为增进中厄两国人民健康福祉、深化两国传统友谊贡献力量。
从吉达机场疲困的寒夜,到阿斯马拉炽热的阳光;从航程中饥渴与疲惫的考验,到大使馆温暖的关怀与前辈战友郑重的托付,中国第18批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以坚韧的意志完成了使命征途的第一步。此刻,薪火已传,新程已启,我们将在红海之滨,继续书写中国医者的大爱篇章。
前往迪拜的飞机上
迪拜转机途中
备降沙特吉达机场煎熬的夜
中国驻厄特大使馆戴参赞、17队全体队员及厄立特里亚卫生部领导接机
厄立特里亚的第一顿早餐
第17批与第18批医疗队在大使馆交接
第18批医疗队队长梁琰与厄特卫生部部长阿米娜
第18批医疗队在中国驻厄特大使馆合影
厄立特里亚卫生部欢迎中国第18批医疗队茶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