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模范人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区高琼瑶:从患者角度‘因人施救’
发布日期: 2024-12-02 08:38
来源: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指脉氧95,心率83,数值很好,请放心。”“要注意控糖,今天早饭吃的什么?”晨曦初露,高琼瑶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病房之间,用亲切的话语点亮患者的一天。作为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区医生,工作9年来,高琼瑶用专业的知识和精湛的医术护航患者健康,诠释着“呼吸人”的责任与担当。


1.png


生于医生家庭,把“治病救人”的责任刻在骨子里

今年35岁的高琼瑶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受父亲影响走上了从医之路。父亲是一名中医,高琼瑶自幼常泡在父亲的诊所,遇到父亲忙时,她就帮着抓药,打打下手。“每次看到患者在爸爸的治疗下好了起来,内心就无比自豪。”从小的耳濡目染,不仅在高琼瑶的心中早早地埋下了立志学医的种子,也让“治病救人”这份责任刻在了骨子里。


2007年,高琼瑶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5年研究生毕业后到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工作。从学医到从医,高琼瑶一路走来十分顺利,深知要成为好医生需要漫长的道路。


“有一次值夜班,12点左右,一位老年患者突发心脏不适,在行心电图过程中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提示室颤,我们医护人员立即给予除颤,共除颤两次,患者心律才恢复正常,意识逐渐恢复,此后转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这次经历让高琼瑶深刻认识到,作为医生,在某些危急时刻,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能够救治一个人的一生。“能通过自己的医术真正帮到患者,这是件非常值得欣慰的事。”高琼瑶感慨道。


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高琼瑶认识到成为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对医学的满腔热情,更要有对技术的精益求精。


2.png


练就 “火眼金睛”,为患者做出精确诊断

一呼一吸看似简单,实则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小到普通感冒咳嗽的诊断,大至呼吸衰竭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紧急抢救,高琼瑶都秉承医者初心、悉心救治。


在一线工作中,高琼瑶始终小心谨慎,对生命心怀敬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能力较强,能够根据病人的病史特点,体检发现的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发现的蛛丝马迹,提出自己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由此提供完备的治疗方案。


“记得一位外地患者被救护车送来,当时,患者咳嗽、气短,呼吸十分困难。”高琼瑶回忆,患者看起来很年轻,而精神状态很差。在进一步了解中得知,患者在当地医院治疗数日后,效果不明显转到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起初,根本没有办法和他沟通。”高琼瑶说,或许是因为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好,导致他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很抵触,沟通也很困难。患者在吸氧状态下,指脉氧只有90,低于正常值。同时,检查发现患者双肺多发淡薄渗出,病情可能会迅速进展。作为主治医师,高琼瑶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并获得同意后,采取抗病毒、抗炎、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


“病程中发现患者氧合稍有下降,积极复查胸部CT发现肺部病变增多,我们给予加强抗炎、免疫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较快改善。”病情好转,患者也一改抵触情绪,积极配合了后续治疗。


3.png


心系患者所需,不断坚定“医”路前行的决心

高琼瑶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内,一面锦旗格外显眼。“医德高尚,百问不厌;医术精湛,情暖人心”,锦旗上的16个烫金大字,表达着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这位患者入院时,白细胞低、免疫力差、右肺重症感染、心衰严重、反复发热、胸痛剧烈。”高琼瑶说,患者年龄较大,加上病情严重,家属们都很担心。除了一些安慰的话,高琼瑶用精湛的医术彻底解除了家属的担忧。住院两周时间,在她和同事们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好转,直至恢复出院。“我父亲恢复得很好,气也不短了,谢谢你。”高琼瑶清楚地记得,出院时,患者家属拉着她的手激动地表达着感谢。


工作中,细心的高琼瑶发现,不少患呼吸道疾病的病人来自乡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健康知识比较缺乏。除了经常到乡镇开展义诊和科普,在每一次诊治过程中,哪种药物更对症,哪种药物副作用更小,高琼瑶都在不断思考,尽量细致周到地为患者选择最佳方案。“我们面对的都是老百姓,一定要从患者角度,‘因人施救’,想方设法为他们减轻负担,以最经济的方式和疗法,取得让他们满意的效果。”高琼瑶说。


从医九年来,高琼瑶先后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医师”等。一句句感谢,一面面锦旗,一份份荣誉,不断温暖着她那颗年轻的医者心,激励她在今后的从医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