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十人九胃病"的说法,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较长、治疗较难、反复发作等特点。
主要包括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急、慢性阑尾炎等)、消化性溃疡、胃癌、食道癌、大肠癌及肠易激综合征等。
今天特邀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普外科王铭科普一下胃肠道疾病小知识。
症状
胃肠道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饭后经常出现反酸、烧心、嗳气、胸骨疼痛(平卧、身体前倾或按住腹部时,疼痛会更加明显)。
这可能是胃食管反流导致。
2、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反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
这要考虑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3、饮食不当或受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
这可能是急性胃肠炎、急性痢疾。
4、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饮食不当就发作或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时为水样,便秘时黏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不见消瘦。
过敏性肠炎的可能性较大。
5、稍微吃一些油腻、辛辣刺激食物或抽烟喝酒,就会出现腹泻、腹痛的情况。
这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
6、吃饭时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疼痛有规律,如受凉、生气、吃了刺激性食物后发作。
这可能是胃溃疡。
7、经常在饭后2个小时内开始腹痛,甚至是半夜痛醒,稍微吃点东西就可缓解并伴有反酸现象,秋冬季高发,有规律性则有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或十二指肠炎症。
8、进食后胸骨有停顿、闷痛感、时轻时重。这有可能是食道炎或食道癌。
9、饭后腹部胀痛,经常有恶心、呕吐、偶尔呕血,过去有胃病史且伴有贫血、消瘦且在能心口处摸到硬块,则需要高度警惕,有可能是胃癌。
治疗及注意事项
治疗胃肠疾病最重要的是补充水和电解质。
通常患者需卧床休息并饮用足量的水分,即使是呕吐患者也要尽量多饮水。
碳酸饮料、茶、运动饮品、含咖啡因的饮料及果汁并不适于补液。
如果呕吐或腹泻持续时间较长或有严重脱水,请及时就医。
生活护理中要禁烟,酒,咖啡,茶,生冷,辛辣食物。少食多餐,定时进餐,不要吃过于坚硬和不消化的食物。
如果近期有饮食不佳、面色不好、身体消瘦等情况,请不要盲目对号入座,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