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
“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一一《你好,李焕英》
2021年初的《你好,李焕英》,一部电影让我们看到母亲这个最温暖却又常常被忽略的角色。我们常常忽略的不仅仅是母亲这个角色,还有伴随母亲这个角色而来的一系列疾病。
生活中,许多中老年女性和产后妈妈们会遇到这样的“难言之隐”一一大笑、咳嗽、打喷嚏、快跑、跳跃时就小便失禁、尿裤子、盆腔器官脱垂等,或一产生尿意就必须立刻上厕所、憋不住尿,一晚上要起夜十多次上厕所……..
在我国,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中,尿失禁患者占到60%,盆腔器官脱垂总体患病率约占30%,仅四分之一的人选择就诊,更多的患者由于担心不小心尿湿裤子而不敢参加任何社交活动,从而产生焦虑、尴尬和沮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人际交往,所以它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社交癌"。
今天特邀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磁共振诊断中心副主任王颖跟大家聊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子宫脱垂)。
是由于盆底支撑韧带、肌肉、筋膜损伤导致盆腔器官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以及其他功能障碍,可发生子宫及其相邻的膀胱、直肠的移位,即盆腔器官脱垂。
笼统讲,子宫脱垂就是子宫离开了它本应存在的位置。子宫脱垂是因为盆底肌的韧带和肌肉撑不住子宫而令子宫下垂到阴道内。子宫脱垂(子宫下垂)属于盆腔器官脱垂的其中一种脱垂病症。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生育政策的调整以及女性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到医院求治的PFD患者越来越多,临床对该病的诊治日益重视。
据协和医院的一个调查研究表明:
剖宫产后轻度的子宫脱垂发生率能达到60%以上,自然分娩达到80%~90%以上。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子宫脱垂。
临床分度
以患者平卧屏气用力时子宫下降的程度分为三度
I度:宫颈未脱出阴道口,离阴道口4cm内,严重时在阴道口可见到宫颈;
II度:宫颈已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
III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临床症状:
I度患者多无自觉症状
II、III度患者常出现程度不等的临床表现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查方法包括盆底筛查、盆底B超、影像学检查。
1、盆底筛查:主要是通过仪器检测盆腔肌肉的主动收缩功能,以及盆腔器官承托功能和运动疲劳性等进行检测,这样能够排除是否存在盆腔功能障碍。
2、盆底B超:检查的人群主要是对于分娩之后的女性,在产后42天到医院进行盆底B超检查,看女性在分娩之后盆底功能恢复是否正常。
3、影像学的检查:主要是通过核磁共振的检查,来判断女性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磁共振成像(MRI)在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检查中已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及简单、无创、可重复性高的优点,评估更全面,在显示解剖细节上也有较大优势,且图像更直观。临床实用性强、测量诊断明确。子宫脱垂患者的多模态动态电影磁共振检查方式可为盆底器官脱垂的临床诊治提供有力佐证。
1、MRI检查时间应避开月经期、产后1周内,患者检查前需取下金属节育环。
2、直肠准备:MRI检查前需常规排空大便,自行排便困难者需行清洁灌肠。
3、检查前适量饮水约800ML,使膀胱充盈,MRI检查前需进行Valsalva动作训练,Valsalva动作具体方法为深吸气后,在屏气状态下腹壁用力做呼气动作以增大腹压。临床医生将病人子宫恢复原位,在进行磁共振检查时配合检查医生做Valsalva动作。
子宫脱垂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临床表现、专科体检、诊断及其分型、分级等具体情况而定。
I度患者一般首先采用行为治疗、盆底肌训练、盆底电刺激、药物治疗等非手术治疗;
II度患者或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III度可直接选择手术治疗。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子宫脱垂治疗方法选择,尤其是手术方案的制订有重要作用。
子宫脱垂患者的标椎术式为子宫骶骨悬吊修补术,严重者可能要加用网片置入的骶骨阴道固定术。
温馨提示:
磁共振成像(MRI)可作为诊断盆底器官脱垂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动态电影序列在进行Valsalva动作时能够很好的动态显示盆底器官的运动情况,MRI是评估盆底器官脱垂以及指导手术计划制订的重要影像学手段之一。
规范化的MRI技术,并对MRI进行全面细致解读及准确测量,可精准评估盆底松弛/缺陷、POP、大小便失禁和梗阻性便秘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