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室导航> 科室导航> 儿童医院
科室介绍

新生儿科为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三门峡分中心、三门峡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是我市重点专科,拥有医护人员45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2人。病房总面积1750平方米。每年收治新生儿1500余人。在三门峡地区开展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配备新生儿转运暖箱转运呼吸机,年转运危重新生儿多达400余人次,转运范围覆盖三门峡市区、湖滨区、开发区、陕县、灵宝、卢氏、渑池、义马、平陆等周边地区的40多家医疗单位。

科室配备设备包括有创高频呼吸机、有创常频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微量推注泵输液泵、远红外辐射抢救台、婴儿培养暖箱、进口多功能暖箱、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多功能血气分析仪、可移动X光摄片机、床旁超声、振幅整合脑电监护仪、亚低温治疗仪(BLANKETROLIII)、NIRS监测仪、NO治疗仪、无创经皮氧二氧化碳检测仪、纤维支气管镜、自动脑干诱发电位听力筛查仪、广域数字化新生儿眼底成像系统(Retcam-3)等。

专科特色:呼吸治疗技术(常频通气、高频振荡通气、NIPPV、NCPAP等)、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经外周静脉深静脉置管术(PICC)、脐静脉置管术(UVC)、有创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新生儿外科手术及监护、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FICare)、新生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技术、亚低温治疗技术、LISA技术、ROP治疗技术、NO吸入技术等。年救治早产儿400余例,成功救治700克、650克、640克、500克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四胞胎,达省级先进水平。成功开展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脾破裂、胃穿孔、皮下坏疽、肛门闭锁、肠闭锁、肠道重复畸形、膈疝、脐膨出、腹裂、肠系膜囊肿、先天性巨结肠、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幽门肥厚性狭窄等外科疾病围手术期监护工作。

通过市级科研鉴定8项,荣获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市级科研成果奖5项,专利9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2021年我院首次作为共同作者单位、新生儿科王晓冰主任医师作为共同作者,与复旦大学、多伦多儿童医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全球48家医学机构及科研人员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论文“Gain-of-function variants in SYK cause immune dysregulation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humans and mice”。该杂志的影响因子高达38.99。

科室电话:0398---3118359

科室地址:9号楼1楼北


查看更多>

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是目前三门峡地区的儿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对全院相关临床科室及全市各地转运入院的危重患儿实施24小时不间断全方位监护和抢救,共配备18张床位,收治29天-14岁的儿童。拥有专业医师5人,护士12人,专业覆盖了心血管、神经、呼吸、血液、肾脏、重症感染性疾病以及各种外科术后管理等领域。

具备独立开展各种急危重症监护、生命辅助支持及预后评估的综合技术能力,包括各种常频(无创/有创)通气模式及高频振荡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重症超声监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经颅多普勒脑血流监测、脑干诱发电位、呼吸介入治疗、床边内镜检查及治疗等技术,尤其在重度ARDS、脓毒性休克、重症脑病/脑炎或重型颅脑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等具有较强的救治能力。

目前建成了设备完善、诊疗规范、服务优良的学科团队,具有较强的解决本学科复杂疑难重症的能力。PICU自成立至今,担负着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急危重症儿童的接诊和转诊救治工作。室内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病区内提供定制被服,定时播放音乐、儿歌和故事,开展多项医疗辅助游戏等心建安抚项目。


查看更多>

 

儿童群体保健科是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辖区儿童保健工作发展规划、工作规范及技术标准提供技术支持,负责辖区儿童保健工作常规的制定、实施和技术指导,制定辖区儿童保健工作年度考核评估办法并组织实施,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委托组织对辖区各级各类机构开展的儿童保健服务进行业务指导、督导和质量控制,开展辖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业务指导、督导,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委托组织开展五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负责辖区内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业务管理与指导,对辖区从事儿童保健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推广适宜技术,负责儿童保健相关数据的收集、质量控制与统计分析,掌握辖区儿童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开展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查看更多>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