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是不是所有影像检查都有辐射。
影像检查常规项目有:DR(数字化X射线摄影)、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成像)。
其中,DR、CT主要是通过X射线穿过人体后,根据不同部位吸收的X射线不同,形成影像。因此,有一定的电离辐射。
做一次DR、CT到底有多少辐射
医学上,一般采用毫希弗(mSv)作为辐射剂量的量化单位,只有遭受100mSv以上的辐射量,人体患癌的概率才会明显增加。
CT的危害主要来源于X线产生的电离辐射,它可破坏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损伤细胞,从而损伤人体。
但是一切抛开剂量谈辐射,都是不科学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受着各种辐射,辐射按照来源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地壳陆地辐射、室内外环境中的氡等,它遍布我们的整个生活环境中,空气、食物、和饮料中都存在着天然的放射性。
人工辐射主要来源于医疗照射(也就是我们平时做的X线、CT)、矿物开采、核动力生产、射线装置、核爆炸及核试验等,其中医疗照射是最大的人工辐射源。
平时我们所做的一次胸部正位DR大约0.02mSv,约等于过三五次安检,坐五个小时飞机以及抽四五盒香烟。
一个人即使一年不进医院,接受的天然背景辐射也有大约2mSV,大概相当于做了100次胸部正位DR检查。
剂量低风险小 关于CT检查的辐射是与剂量有关的,以一个普通胸部CT为例,检查时的辐射剂量不会超过6mSv,CT的辐射比X线大,做一次CT相当于300次胸片检查。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建议,公众每年接受的辐射剂量不应超过20mSv,单次胸部CT的剂量远低于此限值。 研究表明只有当累积辐射剂量超过100mSv时,致癌风险才会显著增加,单次CT的剂量(通常低于10msv)风险极低。 我们平时一年做一次或两次CT检查,接触的剂量不会超过这个范围。目前,推荐大家每年做CT检查不超过2次;如果是因为疾病诊疗需要,每年做4~6次,每次间隔两个月也没有问题。
以下三类人群需要注意
儿童
儿童的免疫功能较低,身体正在发育阶段,做CT检查时容易影响身体细胞发育,尽量最好避免该项检查或在安全防护下进行该项检查。
处于备孕、怀孕或哺乳期的妇女
最好不做CT,对胎儿影响较大。
过敏体质人群
做CT检查时需要用到碘剂,这是一种造影剂,有的患者在注射造影剂后会出现过敏样的反应,比如恶心,胸闷,心慌气短,四肢无力,血压骤降等。所以,容易过敏的人群在做CT检查时要格外注意,提前跟医生报备自己的过敏史。
做检查时,辐射防护方式也有很多,最常见的即铅围裙、铅衣、铅帽、铅围领等穿戴类防护,放射科工作人员将根据不同的拍摄部位,为患者进行不同防护用品的穿戴,对邻近照射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如甲状腺、乳腺、性腺等进行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