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健康科普】肾内科王俊录:认识流行性出血热
发布日期: 2024-09-05 11:08
来源: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又到了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季节,近期科室接连收治数例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今天我们就谈一谈流行性出血热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急性传染病。全年可发病,有季节高峰,野鼠型11-1月为高峰,5-7月为小高峰;家鼠型3-5月为高峰。该病病情重、病程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有发热、出血倾向和肾脏损害三大特点,对人体可造成极大损害,甚至引起死亡。


二、出血热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感染或携带汉坦病毒的鼠,通过以下方式感染人:

1.接触传播:被老鼠咬伤、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被老鼠的尿、粪、唾液等污染的物品。

2.饮食传播:食用含有汉坦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感染。

3.呼吸传播:在鼠活动频繁的场所,吸入被老鼠的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形成的气溶胶。

4.虫媒传播:寄生在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健康人,可使人患病。


三、流行性出血热什么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程依次分为潜伏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发热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流感或重感冒混淆,典型表现包括“三红”(颜面、颈部、胸部皮肤潮红)、“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等。低血压休克期可出现血压下降,然后继发少尿期,监测肾功能损伤,尿量减少,出现水肿、严重内环境紊乱等。进入多尿期后尿量可明显增加,如不及时补液,存在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风险。因血小板下降,患者出血风险较大,如急性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


四、流行性出血热怎么治疗?

其治疗强调“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就近治疗。因该病病情重,治疗复杂,风险高,因此,居住在出血热高发地区的人们,若出现上述症状,务必尽早到正规医院诊治,避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五、如何预防出血热?

1.落实灭鼠防鼠:通过在老鼠经常活动的室外布放鼠笼或鼠夹以及投放灭鼠药,在室内场所布放粘鼠板等多种方法灭鼠。

2.注意食品卫生:不吃生冷食物,特别是可能被鼠类分泌物、鼠尿、鼠粪便污染的食物、水和饮料等。对怀疑被鼠污染过的食物要坚决处理掉。剩饭剩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

3.做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类的食物、隐蔽场所及栖息地。

4.及时接种疫苗: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16-60岁人群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接种出血热疫苗。出血热疫苗全程规范接种共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接种时间与第二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请确保至少完成基础针次接种,获得一定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