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健康科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区贺婧楠:金秋好时节,当心利什曼原虫
发布日期: 2024-09-23 09:27
来源: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9月初,60岁的张叔来到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区就诊。

“张叔的病情有些奇怪,烧到40.6℃,时不时还打摆子,但精神状态很好,能说能笑能吃能喝……”主管医生贺婧楠介绍,没有常见的咳嗽、咳痰等感染表现,化验感染指标稍有升高,监测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完善检查未发现呼吸、消化、泌尿系统感染病灶。

“仔细询问病情,才知道发病6天前去地里割过草,我们就考虑是不是被虫子叮咬造成血液感染。”

经过血液宏基因检测,发现张叔感染了婴儿利什曼原虫。


QQ浏览器截图20240924095246.png


今天特邀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二区贺婧楠

给大家聊聊利什曼原虫


什么是利什曼原虫


利什曼原虫是利什曼病的“罪魁祸首”,属于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利什曼原虫属。


它的生活史需要两类宿主,即白蛉以及人、犬等哺乳动物,并通过白蛉这一媒介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对人致病的利什曼原虫有20多种,不同种类可引起不同临床症状。其中,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和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内脏利什曼病即黑热病,是最严重的一种利什曼病。


QQ浏览器截图20240924095255.png


利什曼原虫怎么致病


当白蛉叮咬黑热病患者或动物时,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随血液被吸入到白蛉胃内,变为前鞭毛体,并大量分裂繁殖,最终迁移到白蛉的咽或喙部。


当白蛉再次叮咬人或动物时,前鞭毛体即随白蛉唾液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被巨噬细胞吞噬,转化为无鞭毛体,并在巨噬细胞内进行繁殖。


寄生的细胞破裂后,原虫释出,又被新的巨噬细胞吞噬增生,造成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髓增生。


利什曼原虫的“潜伏攻击”能力非常强。它们可在巨噬细胞内生存数月甚至数年而不表现出明显症状。其潜伏期在10天至数年不等,平均3~6个月。


黑热病有哪些危害


黑热病是全球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寄生虫病,是我国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


它的典型症状和特征包括长期不规则发热、贫血、消瘦、肝脾肿大、全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免疫球蛋白增加。


如未及时诊断并予以特效药治疗,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怀疑自己被叮了怎么办


白蛉叮咬皮肤时会有刺痒或刺痛,可能出现局部丘疹、风团或小结节等,可外用皮肤清凉剂或糖皮质激素制剂。


如果白蛉体内携带利什曼原虫,可能会感染利什曼病,一旦发现出现黑热病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告知医生相关旅居史,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如何预防利什曼原虫感染


预防白蛉叮咬是预防黑热病最有效的措施。


5~9月正是白蛉的活跃期,我们在夏秋季出游,尤其是到访黑热病流行地区时,应采取以下防叮咬措施:


1、在黄昏到黎明前这段时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或露宿,避免在阴暗的洞穴、缝隙、草地、灌木丛和植被密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


2、外出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避免皮肤暴露,同时使用驱蚊剂来减少白蛉叮咬。


3、在室内使用小孔蚊帐、纱门和纱窗,以及蚊香或驱蚊剂。


QQ浏览器截图20240924095307.png


呼吸与危重二区专家门诊

10号楼4楼435诊室


坐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全天)


病区地址

8号楼4楼


咨询专线

0398~3118319

0398~3118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