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健康科普】药师周放:教你如何给孩子喂药?
发布日期: 2024-07-05 10:37
来源: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孩子病了不肯吃药干着急

强行灌药孩子又会呛咳呕吐

怎么能给孩子顺利喂药

今天特邀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药学部主管药师周放来支招


ecba3b2938a594e7168f0945108a389.png


喂药人的选择


孩子一生病全家乱成团,孩子哭闹,家长紧张,其实孩子是能感受到父母和周边人的情绪,如果家长有一个平和情绪,孩子对吃药的接受度会高些,喂药也容易些。


给孩子喂药,首先要确认喂药人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注意判断家长是否真正理解医嘱。


经常听到妈妈们抱怨家里老人把1/4片喂成1片;把掰好的6个半片全部喂进去,妈妈上班前喂了药,不一会儿老人又给孩子喂了一次药等。


所以家长尽量全过程亲自喂药,药品不是食品,需要谨慎的态度。


喂药误区


误区1:强行喂药

捏鼻子、捏脸颊、压舌头,在孩子哭闹、挣扎等毫无准备情况下直接将药倒入咽部,这些都可能导致药物误入气管发生呛咳,导致吸入性肺炎发生,甚至可能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在喂药过程中,如果发生呛咳,应立即停止喂药,抱起宝宝轻拍后背,以免药液继续呛入气管。


误区 2:哄骗喂药

有家长为哄孩子吃药,骗孩子说药是好吃的“糖”。

其实,这样做更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孩子会趁家长不注意偷吃药。家长应如实告诉孩子这是药,是用来打败身体里的小怪兽的,不能乱吃,避免误食药物造成严重事故。特别注意那些为了提高孩子用药依从性而设计的水果味药物。


对于所有年龄的儿童在服药时的配合,都应该给予积极鼓励和表扬,并适当给予孩子喜好的奖励。


家长如果承诺奖励,一定要兑现,防止孩子由于家长没兑现形成下次吃药抵触心理,对家长丧失信任。


喂药技巧


如果是婴幼儿或不能吞咽药片的儿童,用毯子或大毛巾约束孩子胳膊和腿,抱于怀中,托起头部成半卧位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孩子双侧颊部,使口张开,用小勺或喂药器慢慢将药液从嘴角灌入,一次给予少量(1~2ml)药物,直至咽下或药液装在空奶瓶中吮吸。


喂药后,继续喂水20~30ml,将口腔及食管内积存药物送入胃内,同时帮助孩子减轻残留的药味。


如果是较大的儿童,首先鼓励自己吃药。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父母应鼓励主动吃药,耐心告诉孩子,药物可以战胜疾病这个恶魔,服药后就可以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了,从心理上消除孩子对药物恐惧。


必要时强制喂药,用拇指及食指紧按两颊,使上下颌分开,将匙留在上下牙之间,直至将药咽下为止。


不应将药物交给较大患儿让其自己掌握,以免发生误服或隐瞒不服情况。


喂药注意事项


1、应使用儿童药品(专用剂型和规格),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避免将成人药品随意减量给儿童使用。


2、对于液体口服制剂,在提供的量器中一般不要加其他任何杂物或食物(如牛奶果汁),除非医嘱允许,以免产生相互作用影响剂量准确性。


3、部分药品不能用热水服用:助消化的酶类(多酶片、酵母片等)、活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等)和含活性菌类(妈咪爱、合生元等)等。


4、新生儿需要温水稀释才能服用糖浆制剂,避免由于糖浆中糖分太高易引起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肠道内高渗透压而损伤肠黏膜,甚至引起肠坏死。


5、许多水果(如葡萄、柚、蓝莓、石榴、苹果)果汁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及其他成分,可能会影响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及活性。

这里特别指出西柚汁,西柚中某种成分可抑制肝药酶、使其他经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代谢减慢,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增加,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强。因此,服药期间能否服用果汁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6、孩子哭闹导致呕吐时,如果看到喂进去的药立马被吐出,应及时适当补服适量药物。如果超过半小时呕吐,原则上不需要补喂。


7、每天三次给药一般是指每8小时一次,如果儿童夜间睡眠时间大于8小时,可在清醒的时间中分三次给药(即睡前喂一次,醒来时喂一次,中间时间段再喂一次),服药间隔时间尽量保持接近。


8、药品不同剂型服用方法:普通片剂可以剪成小片或溶解为药液喂服,特殊的剂型应该先咨询医师或药师是否可以碾碎,例如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就不能碾碎;咀嚼片可咀嚼后吞服;口服滴剂可用滴管量取,直接服用;口服溶液可用量杯量取直接服用或是用水送服;混悬液需摇匀后服用;干混悬剂或颗粒剂要用温水调成混悬液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