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汤播报】张洪波:什么是血管性痴呆
发布日期:
2024-01-27 09:22
来源: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血管性痴呆(简称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或造成记忆、认知、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导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
高龄、吸烟、痴呆家族史、复发性卒中史和低血压者等人群易患血管性痴呆。
今天特邀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张洪波来聊聊血管性痴呆那些事。
发病率
我国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为1.1%~3.0%,血管性痴呆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最常见的痴呆原因之一,约占所有痴呆的10%~20%。
卒中后,6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1/3的患者会发展为痴呆。
血管性痴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老年人。
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肥胖、吸烟、酗酒、动脉硬化、心房纤颤等血管性危险因素或脑内弥漫性微出血或脑沟内含铁血黄素沉着、脑白质改变、卒中等血管性疾病史。
患者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和语言等高级认知功能受损。
提供鼓励:家属在患者身边倾听,让患者感到依然可以放心地享受生活,提供鼓励,并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保持尊严。
提供安适环境:一个平静的环境可帮助减少患者的焦虑和不安。同时为患者建立一个日常计划,在舒适区内为患者安排活动。
陪同运动:尽量陪同患者一起完成一些活动,比如散步等。
饮食:健康饮食能降低血管性痴呆的风检。
运动:锻炼身体可提高脑功能和脑灌注,增加大脑可塑性。长期规律锻炼可降低血管性痴呆风险。
情绪心理:患者的心理建设很重要,照顾者可经常与患者对话或在患者身旁倾听,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陪同患者一起应对疾病。
当患者发现有做事能力、记忆力等显著减退,伴随心脑血管疾病或相关危险因素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