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0岁的王大爷活动后气促、心律失常,来到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
医生说,需要做个心脏磁共振看看心肌病变情况。
“心脏磁共振?这是个啥检查?”王大爷问。
带着王大爷的疑惑,特邀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磁共振诊断中心影像学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董兰兰跟大家聊聊心脏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最怕的是运动导致信号丢失或产生伪影,因此想给跳动的心脏“拍照片”就需要特殊技术手段捕捉心脏处于相对静止的极短时刻。
比如舒张期的几十毫秒来采集信号,同时需要被检查者配合憋气,避免肺和膈肌挤压心脏导致移位,这样才能得到清晰的心脏磁共振图像。
心脏磁共振可通过多参数、多平面、多序列成像,一站式评估心脏的解剖结构、运动功能、血流灌注和组织特性。
适用于诊断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疾病、心脏肿瘤、心包疾病和主动脉等大血管疾病和心功能评价。
如果把心脏比喻成一栋两室两厅的双层小别墅,各房间之间的门是瓣膜,墙壁是心肌,水管是心血管,电路是心脏电信号传导路径。心脏各项检查其实就是全方面检查这间房子是否安全牢固。
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的“电路”问题,查看连接各房间的电路通不通,有没有短路、断路、漏电、串电等情况;
心脏冠脉造影、心脏CTA是检查心脏的“水路”问题,查看各房间的水管是否通顺,有无狭窄、堵塞等情况;
心脏超声是查看房子的整体结构、大小、墙壁的厚薄、房间“门”是否能关闭严实。
心脏磁共振更侧重于检查房子的墙壁从里到外的质量问题,也就是说,心脏磁共振可以做到不拆墙就能看到里面有没有问题。
心脏磁共振的优势:
1、无创无辐射、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
2、不仅可以做形态学检查,还可完成功能、代谢甚至分子领域检查,更清楚显示心肌病变及瓣膜微小病变;能准确判断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其心功能分析准确度高,更有利于评价心脏血液动力学改变;
3、磁共振影像易于保存,可重复观测,受操作者主观影响较小。
检查前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所有具有磁性的物质不能带进磁共振检查间。
比如:手机、手表、硬币、钥匙、金属制品;
如果佩戴假牙或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无法取出,须在检查前告知医生,以免发生意外;
磁共振检查禁忌证:
非磁共振兼容的心脏起搏器或植入式心脏除颤器;
对钆对比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者不能进行心脏磁共振增强检查;
幽闭恐惧症;
早期妊娠(3个月内)妇女应避免磁共振扫描。
其次,检查中切勿移动身体,并需配合呼吸,可于检查前进行相关呼吸训练。
可以。
《心脏核磁检查共识》建议,存在弱磁性支架植入6周后患者行磁共振检查是安全的。
由于支架之间的差异性,应该在磁共振检查前对支架材料及磁共振检查机器的场强进行确认,经医生核实后才能检查。
起搏器有磁共振兼容、非磁共振兼容两种类型。
对植入磁共振兼容起搏器的患者,检查前医生调节起搏器模式后,可进行磁共振检查;
如果安装的是非磁共振兼容起搏器,是磁共振检查的禁忌。
因此,检查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保障检查效果和安全。
当王大爷了解了心脏磁共振后,积极配合医生检查。最终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伴室壁瘤及心肌纤维化”。
经过对症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有效预防了心源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