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战士向党献礼系列报道 清澈的爱,只为您!
用行动诠释医者大爱
走过缺医少药的苦日子 治病救人是学医初衷
厚厚的书脊,泛黄的书页,封面边角有些磨损,文间整整齐齐写满读书笔记,没地方记了,就在书页间添补读书小纸条。
在楚社录的办公桌上,一摞摞专业书籍便是主角。爱书如命,手不释卷,是楚社录从学生时代就形成的习惯。

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里,村民们过着缺衣少食、没钱看病的日子,生病了就用“土方法”,不少人因“缺医”而丧命。目睹这一切的青葱少年,心中生出一个明晰的梦想——学医,治病救人!
改革开放、恢复高考,给了楚社录梦想实现的机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大学后,楚社录过起了中学般“三点一线”的生活,“时间太珍贵了,周末根本舍不得休息。”对外科的由衷喜欢,让他不错过任何学习机会。周末去郊区麦地里背书,寒暑假到医院实习,遇到动物或人体标本,就认真研究起来。
“接触解剖学,必须先越过一个障碍——对尸体的恐惧。上完解剖课吃饭时,总感觉有福尔马林的味道,上晚自习路过解剖室,都恨不得绕道走。”回望学生时代的青涩,楚社录感慨,随着学习的深入,亲切成了他见到标本的第一感觉。“有时候吃饭,我会给大家‘科普’猪头肉、鸡心的构造,会讲淋巴结在哪儿,什么是板筋。就像网上讲的那个段子一样,千万不要和医生一起吃饭。”楚社录幽默地说。
躲在女孩肺里的半截筷子
21年后被取出
在档案柜上方,一个左肺标本静静躺在玻璃瓶中,半截筷子横穿肺部。
那是患者丫丫被切除的左肺。23岁时,丫丫突然大咯血。送到医院时,丫丫口唇苍白、咯血不止,随时都有生命危险。CT显示,肺部有长条形异物。
丫丫父母回忆,2岁时女儿吃饭时不慎摔倒,手中的筷子只剩下一根半,碗摔了、饭洒了,却唯独不见折断的那截筷子。他们怀疑筷子进了孩子肚里,当即把孩子抱到村卫生室,村医检查说隐约看到筷子头,可是没器械取不成。
父母又带丫丫到其他医院拍片子、做检查,却没查出筷子踪影。因为没有影响到生活,这根筷子就藏在丫丫身体里,直到引发大咯血。“患者左侧全肺已毁损,实施了左全肺切除术。那截纵贯左肺上下叶的筷子,长达12厘米。”楚社录介绍,这样离奇的病例在医学界实属罕见。

腺泡细胞癌是一种世界罕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却发生在9岁灵宝男孩身上。
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原发性腺泡细胞癌共计25例,其中仅有2例发生于青少年。楚社录说,由于患者年龄太小,手术需要切除肺叶,考虑到家长的心理,征求家长意见,是否需要请省里的专家教授来做手术。孩子家长毫不犹豫地说:“我们已经打听了,咱医院能做这手术,楚主任,我们相信您!”家属的信任,让楚社录暖心又感动。“胸腔镜下做肺叶切除手术,出血仅1毫升,手术很顺利,效果也很好,后期不需要放化疗。”楚社录说。
心脏骤停、呼吸停止
17岁少年从死亡线上被拉回
“17岁中学生被尖刀刺破心脏,情况紧急!”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正在吃饭的楚社录筷子一放拔腿出门,来不及等出租车师傅找零钱,他已飞奔进急诊室。
受伤少年胸前的血不断外涌,已出现失血性休克。“快抢救!再多任何一道检查程序孩子就死了……”而家属没到场无人签字,楚社录立即汇报院领导,院方第一时间开启绿色通道。

一路跑着把少年送到手术室,来不及按常规一步步更换洗手衣、刷手,楚社录边跑边脱衣服,迅速穿了一件参观衣,直奔手术台,而此时,少年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路上还有心跳,再争取一把,听我的!”麻醉医师快速完成气管插管后,楚社录迅即消毒皮肤,切开少年胸骨,显露出心脏,紧急将心包膜切开,实施胸内直视下心脏按压,约1分钟左右,停止跳动的心脏开始蠕动。
已经站在死亡线边缘的少年,就这样被拉了回来。心脏破裂伤留给医生的抢救时间极短,死亡率极高,多数患者往往在送至医院前就已经死亡,需要准确的判断、果断的处置和过硬的技术。
“生命重于天,一切的一切都没有生命重要。”讲起惊心动魄的那一幕,楚社录眼中的光芒,言语中的深情,诠释着对生命的悲悯和对职业的坚守。
从医37年来,楚社录做过的手术有4000余台,其中最小的患者出生还不到一小时,最大患者是103岁的老人,每一台手术都是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战斗,也映照着一颗熠熠生辉的医者仁心。
“病人的口碑
就是最好的奖杯”
走进胸外科病区,很少看到红彤彤的锦旗。在楚社录看来,病人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奖杯。
“博爱创新”是院训,“团结奋进、精益求精”是科训,也是胸外科全体医护人员每天都在践行的准则。
作为呼吸病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楚社录非常重视团队的学科建设和优质服务。“现在我们有很多优秀的苗子,科里8名医生,4名高级职称、4个硕士研究生,每年都会送出去学习,不上手术时,我们经常到图书室查阅资料,共同学习不断提高。”

治愈一个病人,交一批朋友。“踏入医院的大门,是对我们的信任,无论病人还是家属,都是我们的朋友。”楚社录常说,患者把健康和生命交给医生,是一种莫大的信任,要善待病人,善待家属。
除了日常的晨会、查房、手术外,还要参加院内疑难病症的会诊、院外帮扶、学术会议、担任教学等任务,楚社录的日常写满忙碌。
首届“河南最美医生”提名奖、“全国万名医师下乡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市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一项项荣誉诉说着楚社录的辛苦与付出,也闪耀着“白衣战士”的无限荣光。
作为一名拥有36年党龄的老党员,楚社录见证着时代的发展与医学事业的进步。“中国共产党的拼搏创造了伟大的奇迹,使我个人受益,我医治的病人受益,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楚社录说,“我们将不断奋进,推动胸外科事业健康发展,为家乡百姓带来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