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汤汤播报】白衣战士向党献礼——刘宽:让生命自由呼吸
发布日期: 2021-06-23 18:28
来源: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1.png

白衣战士向党献礼系列报道

清澈的爱,只为您!


第八篇

刘宽:让生命自由呼吸


2.png

夏的清晨,空气里有几分难得的凉爽。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呼吸病院院长刘宽已步入病区,穿好工作服,走进手术室,迎接他的,是三门峡首例超声支气管镜手术。

一个半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三门峡首例超声支气管镜手术的胜利完成,标志着区域呼吸内镜技术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危难让他选择呼吸专业

一袭白大褂,步履匆匆,每天早上7点前,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呼吸病院的病房就会出现刘宽穿梭的身影。他称这早到的一个小时查房时间为“业余时间”,为不耽误上班后的工作,他习惯利用“业余时间”给病人更多的关心。


3.png

2003年,非典肆虐,刚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的刘宽正在商丘一所医院实习。这场疫情,让他见证了生离死别,亲眼看到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抢救患者……他也加入其中。

那段经历让他彻底升华了对医者的理解。

自小就不畏险阻的刘宽,迎难而上是他的秉性。由于“非典”、埃博拉、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很多都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在填报研究生专业时,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呼吸内科专业,并有缘成为中国呼吸内镜奠基人陈正贤教授的学生。

做一名“关键时刻冲得上,危难关头挺得出”的医者,成为刘宽的人生价值。


疫情大考中的“专家组长”

2020年春节前夕,刘宽刚订好回开封老家过年的车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逐渐紧张。他立即警觉起来,果断退掉车票。1月20日,刘宽接到赴渑池县人民医院感染隔离病房会诊的通知。此时的他深知自己将要面对的极有可能是三门峡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4.png

临危受命,刘宽先后担任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长、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市新冠肺炎危重症专家组组长,还负责整个三门峡地区发热疑难病例的诊治和确诊患者的会诊重任。

1月21日起,刘宽不分昼夜连轴转,每天仅睡四五个小时,他将自己“隔离”在医院,带领医护人员冲锋在一线。在这些“最美逆行者”的共同努力下,三门峡市成为河南省首个清零地级市。


巧治让患者实现“呼吸自由”

“呼吸内科发展日新月异,技术不断在更新,医护人员应当紧追医学前沿,保持勤奋上进的状态。”刘宽认为,如果目光局限、短浅,就会限制诊疗技术。


5.png


回忆起今年“五一”假期的一个急诊病例,他仍记忆犹新:“那是凌晨1点多,睡梦中的我接急诊科通知,有患者剧烈咳嗽,疑似肺里吸入异物。”放下电话,刘宽立刻一边调动团队一边赶往医院。果然,CT结果显示急诊患者马先生气管里有一粒豌豆。凌晨2点,刘宽带领团队开始手术,将豌豆成功取出,患者转危为安。

“别小看这一粒小豆子,如果不及时取出,极易导致肺部感染,甚至有生命危险。”刘宽说,直到今天他都十分庆幸自己会这项技术、医院有这样的设备,否则马先生需要连夜赶往上级医院治疗。

及时掌握呼吸专业最前沿知识,刘宽会抽空参加国内的专科学习和培训。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他的医学成就斐然,为三门峡带来了多项先进气管镜治疗技术,除超声气管镜技术外,经鼻气管插管有创通气、肺内异物气管镜钳取等手术,也是在三门峡市首次开展,填补了三门峡市医疗系统的多项空白。


把技术送到基层医院

刘宽认为,医生是一个充满光明的职业,一定要有医者情怀,不仅要治愈患者的身体,更要治愈患者的心灵。他经常教导团队,“手术时,要学会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换位思考”。多年来,呼吸病院凭借人才聚集和过硬的医疗技能,已发展成为百姓最信任的实力派医疗队伍。


6.png

近年来,刘宽常到基层医院坐诊带教。“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如果跟不上的话,还需要花时间转往市一级医院,可病人是等不起的。”刘宽说,目前基层医院基本已能独立完成重症呼吸病患者的救治。即使这样,他还是随叫随到。

一呼一吸间,是患者生命的延续;一分一秒外,是呼吸科医生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的仁心仁术。自2013年,刘宽放弃省城的发展机会,回到最初就职的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并在这里安家。“能在最需要我的地方治愈患者,是永远最心动的所在。”这,是他对这座城市最深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