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都值得奖励一朵小红花。这些年,你被谁感动过?你愿意把心中那朵小红花送给谁?
3月29日晚,这朵温暖的小红花,通过一双双充满爱意的手,传递到了2019—2020年感动中原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现场。
河南广播电视台1500平米演播大厅内,灯光璀璨,掌声雷动。2019—2020年感动中原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这里盛大举行。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仵民宪作为2019年感动中原十大人物与其他十九位温暖人心的河南好人以及模范集体共同接受颁奖。
三门峡地区仅此一位获此殊荣。
中国援厄立特里亚第12批医疗队队长、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潘华应邀出席颁奖盛典。
2001年起,仵民宪先后参加中国援厄立特里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医疗队,在非洲工作生活11年,是我省援外时间最长、参援国家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医疗队员之一。
11年里,他参与诊治病人4万人次,12次感染疟疾,5次艾滋病暴露,4次车祸惊险逃生,以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赢得了当地人民的高度赞誉。他先后出版了《在十三个月的国度里》《我的非洲十年》等反映援外医疗的著作,后者被翻译成英文出版,还作为国家卫健委医疗队员出国培训资料,在国内和非洲产生了积极影响。
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发布活动是河南省着力打造的人文精神公益品牌活动,自2005年始,每年一届,至今已举办十六届。
颁奖盛典将于4月5日在河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以及都市频道同步播出。
“梦想有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
“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小学时期,仵民宪就对《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的这句话留下深刻印象,一个加拿大医生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救死扶伤的故事,深深影响了年幼的他。

小时候村里放电影,仵民宪迷上了一部讲述中国援外医疗队在坦桑尼亚故事的纪录片。中国医生们携带药箱、听诊器和银针为非洲人民看病的一幕,深深印在仵民宪心里。
那时广播里还经常播放歌曲《医疗队员到坦桑》,仵民宪至今还会唱:“医疗队员到坦桑,远航万里送医忙,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救死扶伤走四方,哎……”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仵民宪在西安医科大学上学,那时能出国的人很少。英语课堂上,英语老师的口头禅是“When I was in Suddan(当我在苏丹的时候)……”,然后就用英语讲他在中国援苏丹医疗队的见闻和故事。
仵民宪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那时的他对老师和医疗队医生充满了羡慕和敬意之情,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走出国门为非洲百姓解除疾苦,那该是多么光荣和幸福的事啊!。
2001年,仵民宪儿时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他也像老师那样去了非洲,而且还是三个国家,时间长达11年之久!
他先后参加中国援厄立特里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医疗队,在非洲工作生活整11年,是河南省援非时间最长,参援国家最多,撰写援非专著最多的队员,曾荣获第三届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赞比亚“五一”劳动奖等荣誉。

“我感觉缺医少药的非洲人民需要我。在那里,每时每刻我都能感受到一个医生治病救人的价值。”回忆起11年援非经历,仵民宪这样表达他长期坚守在非洲的深层原因。
“实施这一里程碑意义手术的,
是一位名叫仵民宪的中国医生……”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仵民宪用11年时间,演绎了这段话。

2000年5月,河南省组建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仵民宪积极报名参加援外医疗队。经过严格选拔和考试,他以良好的专业技术和英语水平被选中,他成为三门峡市有史以来首次援外的医生。
2001年1月,他远赴万里之遥的东非高原国家——厄立特里亚。
厄立特里亚位于非洲之角的红海之滨,海拔近2500米。初来乍到,医疗队员们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里四季不分,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在8个月漫长的旱季里,几乎看不到降雨,太阳像火一样日复一日燎烤着大地,人们倍受煎熬。雨季里,老天就像换了副面孔,几乎天天都要下雨,不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倾刻间大雨从天而降,城里城外一片汪洋。
厄立特里亚也是世界上最穷困的国家之一,全国350万人口,却只有30多名医生,医疗资源十分匮乏。仵民宪被分配到厄国内最大的医院——哈利贝特医院。
这里病人多,医生少,医疗条件差,来自厄国内各地的病人,要排很长的队预约,少则数月,多则几年,很多病人就在等待中死去。

这里的外科疾病谱和国内不同,为提高治疗效果,仵民宪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向当地医生推广交流我国的医疗新技术。
干好本专业工作外,仵民宪还热情帮助医疗队的其他医生。队里神经外科和胸外科两位专家,年龄偏大,英语水平有限,仵民宪时常帮助他们翻译、书写病历,手术时还充当他们的助手,协助他们完成手术,这在无意中为他以后在赞比亚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一个又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被挽救的同时,仵民宪也受到所在医院和当地群众的肯定和赞扬。

医者之爱,大爱无疆;医者之德,德被天下。
2005年元月,他参加援赞比亚第13批医疗队,和其他7名队员被分配到赞比亚铜带省的恩多拉中央医院。
期间,有一个名叫格兰黛丝·茜苏的23岁患者,腹部长个大肿瘤,像一个临产的孕妇,行动都十分困难。四处求医无方,抱着一线希望来到恩多拉中央医院。
仵民宪经过仔细研究和充分准备,成功切除重达20公斤腹部巨大肿瘤。
术后病人如释重负,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患者母亲跪在仵民宪面前表达感谢。

赞比亚最权威的媒体《赞比亚时报》头版头条大幅标题报道,并配发评论文章,称赞“实施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是一位名叫仵民宪的中国医生……”

赞比亚前总统夫人、国会议员、旅游和环境部副部长奇鲁巴·温瑞女士一次外出遭遇车祸,多处受伤。仵民宪为她精心治疗,一天几次查房换药。
康复后,仵民宪应邀到她家里做客,奇鲁巴·温瑞让小女儿长时间地跪在仵民宪的面前,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和感恩。
“如果我感染艾滋病,
我将永远留在非洲这片土地”
尽管已经对非洲的艰苦环境做好了充分思想准备,可惊险程度还是让仵民宪震惊。
最惊险的是,在援赞比亚期间,他先后8次与艾滋病“擦肩而过”。

有一次,手术还没做完,当地护士就送来检查结果:病人被检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这是仵民宪第一次经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听到这个消息,仵民宪第一次心生恐惧。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援赞比亚4年期间,仵民宪先后8次在手术中手被扎伤,其中有5次病人被检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
虽然全都有惊无险,但每次职业暴露后服用1个月阻断药的过程,让仵民宪痛苦不堪。
据不完全统计,仵民宪涉及职业暴露的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剖腹探查术、疝气手术、食管癌手术等。这意味着,只要动手术,就可能发生职业暴露,让他防不胜防。
万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怎么办?
“如果我感染艾滋病,我将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仵民宪说。

11年间,仵民宪还先后经历了4次车祸,每一次都惊险万分。有一次,车连翻了几个跟头,幸亏都系着安全带,伤势不重。
提起非洲的疟疾,有一句话很形象,“在非洲疟疾高发区,任何病的起因都有可能是疟疾”。咳嗽可能是疟疾引起,拉肚子可能是疟疾引起,耳鸣也可能是疟疾引起……在赞比亚,仵民宪先后得过12次疟疾,每次发病都非常难受,有时还要带病坚持工作。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对于仵民宪来说信念比生命还重要。
他常说,援外医疗是冒着生命危险从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事业,即使有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

这些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的工作、生活见闻和感想都写下来,回国后出版了《在十三个月的国度里——一个援外医疗队员在埃塞俄比亚》专著。后来,又完成了第二本援非专著《我的非洲十年》。
“没去之前怕非洲,去了之后爱非洲,离开之后想非洲,这话一点不假。”仵民宪说:“虽然现在我已离开非洲回到祖国,但那里的一切还是那样魂牵梦绕,难以忘怀,我经常梦见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