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汤汤播报】感恩中国医生系列报道——三门峡市“好医生”马春英
发布日期: 2020-08-31 19:21
来源: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1.png


8.19中国医师节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推出中国医师节特别报道——

感恩中国医师!

致敬最美的你!


三门峡市“好医生”


“当了一辈子儿科医生,

看见小孩就感觉很亲”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医院副院长

儿科一病区主任马春英


汤汤点题:


2.png

温暖的笑容、耐心的倾听是她的形象。

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是她的口碑。


“马主任,你快看看我的孩子怎么了?”儿科诊室里,一个6个多月大的婴儿,由于长时间偏一侧睡觉,脸有点变形,急坏了年轻的父母。“来,把孩子抱到小床上让我看看……孩子的听力、视力都正常。”马春英一边给孩子做检查,一边安抚家长。“不用治疗,以后注意孩子睡觉避免长期单侧睡就可以了。”临走时,还不忘叮嘱,孩子半岁了,可以添加辅食。


“医生是普救众生的。”这是马春英对于医生这份职业价值感和自豪感的源动力。


尽可能用最少的药、最简单有效的疗法为患儿减轻病痛,少走弯路,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马春英回忆,2019年春节前甲型流感高发,一名两岁患儿因甲型流感合并坏死性脑病,多脏器功能衰竭,命悬一线,需从基层医院转往上级医院救治,这种病死亡率很高,其他医院不愿冒险去接患儿。“当时情况危急,我们闻讯立即派急救车接回患儿,同时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迅速开展全方位救治,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血浆置换,维持脏器功能,控制感染,全力抢救治疗一周后,患儿生命体征稳定,转危为安。”马春英说。


3.png

在儿科医生岗位上,马春英一干就是34年。为救治一名危重患儿,马春英曾经三天三夜坚守在抢救室,一直到患儿转危为安;一个早产儿肺发育不良合并重症肺炎,呼吸机依赖拔管困难,拔管时,她就48个小时守在旁边悉心照料,直到患儿能耐受、适应鼻导管吸氧,彻底脱离呼吸机,她才放心离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她总是拼尽全力抢救患儿,哪怕只有一线生机。


如今,马春英已经是儿科主任医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医院副院长、儿科一病区主任,平时依然坚持坐诊、查房,这已成为她多年以来的工作习惯。“每天要是不到病区看看患儿,总觉得少点什么。”马春英说,30余年的付出让自己收获满满。住院时间长的小患儿,有的只有1到2岁,还不会说话,查房时,小患儿会把自己最喜欢的糖送给她;曾经有个调皮的小男孩患脑炎,住院后恢复得很快,小男孩特别崇拜医生,总会跑到她办公室玩,还说将来找女朋友就要找像她一样的……孩子们这些细微的举动,都让她充满感动。


“当了一辈子儿科医生,看见小孩就感觉很亲。”马春英说,孩子们的康复是对她最大的回报,也是她不断前进的动力。


4.png

恭祝所有中国医生节日快乐

感恩你们为人类健康做出的重大贡献

并对你的家属致以诚挚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