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也许你不知道厄立特里亚,可在厄立特里亚,没人不知道中国。
他们跨越万里,把医者大爱根植在非洲大地,他们救死扶伤的故事在红海岸边口口相传。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援非医生。
他们是中国援厄立特里亚第12批医疗队员。
此刻,让我们漫步在浅秋的微风里,轻轻掀开他们的手记,听他们讲,那些援非的故事……
致敬援非医生特别报道
孩子长大后一定让她记住
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中国
(中国援厄特第12批医疗队员 卢国奇)
2018年12月,我为4个月大身患巨大脑膜脑膨出的女婴成功实施了手术。由于膨出物比婴儿的头还要大,所以我们形象地称为“双头婴儿”。
(下图恐引发不适,已做黑白处理)

(术前的“双头”婴儿)
由于厄立特里亚没有修补材料,术后患儿枕部一个直径3厘米大的颅骨缺损无法及时修补。
术后患儿恢复良好,《厄立特里亚新闻报》用提格雷尼亚语和阿拉伯语做了专题报道,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并倡议社会捐款,以资助患儿出国二期手术。
可当地百姓普遍贫困,所捐钱款寥寥无几,根本无法承担去国外二期手术的高昂费用。
在患儿术后一个月,我们在医疗队长潘华的带领下,专程到患儿家随访。
(医疗队员探望一期术后的患儿及家属)
患儿母亲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居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一间破房子里,屋里除了一张床基本上没有什么家具。
患儿父亲远在异国他乡,整个家庭靠他微薄的收入勉强生活。
患儿的家庭情况深深触动了潘华队长和随访队员,怜悯之心油然而生。
随访回来后潘华队长专门召开队委会,决定由医疗队长单位,也就是我所在的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无偿提供患儿二期手术所需的修补材料,并由我继续给患儿做二期手术,这样的决定让我很骄傲。
于是一场跨越两大洲的医疗救援开始了。
在一期手术后半年,评估患儿营养状态良好,各项发育正常,可以承受二期手术。
这时,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无偿提供的修补材料经多方转运,也顺利抵达援厄特医疗队。
憨厚的母亲得知医疗队要为她的孩子免费实施二期手术的消息时,当即流下了泪水,不停重复着一句话:“感谢中国,感谢中国医疗队……”
2019年6月26日,中国医疗队专家为患儿实施二期手术。
早上9点,患儿被抱入手术室。
来自厄立特里亚、中国、乌干达、古巴四国的麻醉师共同为患儿麻醉,这无形中给主刀的我巨大的压力,我也暗暗给自己加油,手术必须成功!

(卢国奇(右)正在实施手术)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仔细分离、止血、暴露、修补……
枕骨缺损顺利修复,手术成功完成。
由于很多人关注这个患儿,手术时我心里真有点紧张,生怕出现意外情况。
虽然这在国内只是一次普通的手术,但我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第二天查房,患儿神志清楚,病情平稳。
患儿母亲告诉我,孩子出生到现在快一岁了,还没见过爸爸,因为爸爸在苏丹维和部队执行任务。

(患儿母亲专门到驻地感谢卢国奇)
当患儿父亲得知二次手术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动,一定要她转达对中国医疗队的感谢!并说孩子长大后一定让她记住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中国,是中国医疗队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还说将来如果有条件一定送她到中国学习和工作,以报答中国医生的救命之恩。
朴实的话语,表达了患儿父亲对中国医疗队的感激之情,也寄托了对女儿美好未来的殷切希望。
我深深为之感动,愿一切都好起来,愿这个小生命在未来的日子里健康成长,也欢迎她长大后到中国来。

在我们圆满完成任务准备离开厄特返回祖国时,患儿母亲抱着孩子赶来为我们送行,并专门留下母女的合影。
因为母亲知道,中国的这些叔叔阿姨在牵挂着她的孩子。
正如孩子父亲说的,孩子长大后一定让她记住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