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被称为“健康的头号杀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每6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
令人振奋的是,80%的脑卒中可以通过预防避免,及时救治能将残疾风险降低50%以上。
认识脑卒中:两类“大脑危机”
脑卒中分为两大类,发病机制截然不同
缺血性脑卒中(占80%):脑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
出血性脑卒中(占20%):脑血管破裂出血,直接破坏脑组织。
无论是哪种类型,脑细胞在缺氧5分钟后就会开始死亡,且不可再生,因此,救治的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
预警信号:牢记“FAST”口诀
早期识别症状可争取宝贵救治时间
其他症状补充:突发眩晕、剧烈头痛、单眼视物模糊、行走失衡等。
预防胜于治疗:三级防线构建护脑盾牌
一级预防:健康人群防风险
控制“三高”:高血压(>140/90mmHg风险倍增)、高血糖、高血脂是核心危险因素。
戒烟限酒:吸烟者卒中风险增加2~4倍,每日酒精摄入应<15g(约1罐啤酒)。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降低20%卒中风险。
饮食改良:推荐地中海饮食(强调食材多样化,以蔬菜、水果、鱼类、豆类、全谷物、橄榄油烹饪为主,加上适量食用发酵乳制品及少许红酒佐餐),多蔬果、全谷物,少盐(每日<5g)、少红肉。
二级预防:高危人群早干预
房颤患者:需遵医嘱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颈动脉狭窄者:狭窄>50%时需药物或手术干预。
定期筛查:40岁以上人群每年测血压、血糖、颈动脉超声。
三级预防:患者防复发
脑卒中复发率高达17.7%,缺血性卒中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他汀类等药物,两种类型卒中患者都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
急救黄金时间:4.5小时决定命运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能在发病4.5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或6小时内进行取栓手术,可显著改善预后。
急救误区纠正
自行服药(如阿司匹林可能加重出血性脑卒中)
掐人中、放血等无效操作
保持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
康复:重启生命的“神经重塑”
脑卒中后6个月是康复黄金期,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运动康复:改善偏瘫、平衡障碍(如Bobath疗法、机器人辅助训练)。
语言康复:针对失语症进行发音、理解训练。
心理支持:40%患者出现抑郁,需家人陪伴与专业疏导。
科技赋能:AI与远程医疗的新突破
AI预警系统: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心率、血压异常,预测卒中风险。
卒中急救地图:全国多城市已开通“一键呼救”定位,救护车直送具备溶栓能力的医院。
远程会诊:基层医院可通过5G技术实时连线专家,提升救治效率。
脑卒中防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全民健康行动
从今天起,控血压、管住嘴、迈开腿,教会家人“FAST”口诀,为生命多上一道保险。
记住:预防是最好的治疗,快速反应是逆转命运的关键。